返回顶部

从贫困村到“生养福地” 广元利州区张公岭村要实现华丽转身

http://www.scol.com.cn  (2017-04-12 09:52:16)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向朝伦记者:杨薇  

广元利州区赤化镇张公岭村藤椒基地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杨薇)将广元市利州区赤化镇张公岭村打造成“生养福地”,是赤化镇今年提出的目标。“生养福地”,顾名思义,一个适合生活和养生的好地方,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个村子,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一个贫困村,如何打造成“生养福地”,近日,记者来到该村,一探究竟。

基础设施日渐完善

为村民铺砌“致富之路”

进入赤化镇后,沿着水泥路盘旋直上,雨后的张公岭村空气格外清新,道路两旁盛开的各种鲜花让人心旷神怡。但是,同行的村支书赵胜元却告诉记者,如果是以前,遇到这种天气或许我们就会打道回府,因为以前这条路又窄又烂,下过雨之后轮胎很容易陷进淤泥,想要通过十分困难。

赵胜元告诉记者,张公岭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近两年来,在各方帮扶下,该村逐渐完善了基础设施,在道路硬化,村民吃水问题上狠下功夫,今年将完成100%硬化路通组,70%硬化路入户,还新建了3万m³的山坪塘,待6月雨季到来,山坪塘蓄上水,全村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引进特色产业

村民收入有保障

到达张公岭村时,村活动室里,第一书记杨勇正在给村民上课。记者了解到,该村会定期或不定期的通过“农村夜校”来给村民授课,根据村民的实际情况,开设不同的课程。还会组织专家走向田间地头,解决实际问题。

在杨勇看来,张公岭村是典型的贫困村,主要劳动力绝大多数外出务工,大多数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务工收入,群众没有持续增收的致富产业。

为了能尽早脱贫,在帮扶单位利州区国税局的组织下,2016年,该村村干部和部分村民外出学习,根据张公岭村实际条件,决定引进藤椒种植。

“张公岭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地较为贫瘠,不适合种植对土地要求高的农作物。”杨勇说,经过考察后,觉得藤椒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且产量高,收益好,适合在张公岭村种植。

说干就干,该村迅速引进了广元欣禾科技有限公司,前期流转了500亩村民撂荒闲置土地来种植藤椒。前三年每年每亩土地给村民80元流转费,再过三年每年每亩130元流转费,后三年每年每亩土地涨至240元,九年之后,藤椒进入盛产期,村民就可以入股方式参与分红。同时,村民还能利用闲暇时间在藤椒园做工挣钱。

村支书赵胜元给记者算了笔帐,以1组村民郭田生为例,将家里闲置的6亩地流转出来,九年的时间,流转费就能拿到8100元。

张公岭村3组村民苏培海,儿子因病失去部分劳动能力,儿媳刚生下小孙子也无法打工挣钱。一家七口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63岁的苏培海身上。

在藤椒基地未成立的时候,苏培海经常往返于剑阁利州等地,帮人干活挣钱,闲暇时间还上山挖药材,去年年底,得知村里建起了藤椒基地,需要用人时,苏培海毫不犹豫和老伴儿一起到基地做工。

“在藤椒基地做工,不仅能挣钱,还能就近照顾家人。”苏培海告诉记者,他和老伴儿从去年年底起一起利用闲暇时间在藤椒基地务工,到现在为止,已经挣了近8000元。

吃水不忘挖井人

致富不忘感党恩

“新建图书室30㎡、廉勤监督委员会办公室30㎡、活动建身广场500㎡,要有规范的党旗悬挂,有村务党务公开栏及科普宣传栏,有电教或远程教育设备……”在该村的建设计划中,记者看到,该村不仅重视物质设施建设,同样重视精神领域“脱贫”。

“要不是有好政策,我们一家7口都还住在破旧的土墙房里。”在采访中,4组村民任义国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任义国因为在打工时受伤,而无法再干重活,失去了经济来源。在了解了他家的实际情况后,村上将他家纳入易地搬迁户。2016年底,任义国住进了梦寐以求的新居。

“100多平方的新房,我只花了2,3万,国家补助了10万,这在以前,想的不敢想。”解决了住房问题,满心感激的任义国跟人合伙开了小饭馆,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为家庭,也为整个村子的脱贫做贡献。

“没有房子的有房子住了,生病的有钱治了,饮水问题解决了,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现物质脱贫了,精神也要‘脱贫’。”赵胜元说,该村将利用“农民夜校”等平台,加强村民的感恩教育,在好习惯、好风气上下硬功夫。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