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的“初心”:为村民铺就一条持续增收好路子

2019-12-04 23:34:2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向朝伦

    四川在线广元消息(记者 高志农)铲沙、和水泥、搅拌……12月2日,虽然寒风凛冽,但在关山村集体食用菌基地大棚建设工地,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关山村第一书记王剑和12名村民却是干得汗流浃背,“再过18天,一期40亩食用菌大棚就可以竣工,第一批平菇过年就可以上市了!”看着逐渐扩大的水泥地坪,王剑是一脸惬意。

    坐落在广元利州区西部山区的宝轮镇关山村,沟壑纵横、山高林茂,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全村四个组的年轻村民大多外出务工,仅剩不多的老人、小孩留守山村。“当时这里道路泥泞、水电不通,是个发展乏力的贫困村。”

    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利州区人社局党组成员、纪检书记王剑被任命为这里的第一书记。他带着村民协助硬化村组道路7公里、入户路6.5公里,解决了村民的“行路难”问题;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改造,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难”问题;引导村民栽植栀子、养殖中蜂、发展村集体经济藤椒种植,解决了村民的“发展难”问题;适时提供劳务信息、建立扶贫车间,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难”问题……关山村也成功脱贫“摘帽”。

    “脱贫不是目标,要让关山村有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让村民可持续致富才是关键!”看到村民外出务工,村中缺少劳动力,土地撂荒,而栀子花销售市场波动大,效益下滑,他就萌发了建立村集体食用菌基地的想法。“全村850多亩林地,80%以上都是青杠树,7年不轮伐,就会枯死成为烧柴,太浪费了!”从事多年农村工作的王剑,有着丰富的技术经验,“从菌种的分离、培育、种植管理,我都会。”他的想法也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村委会讨论一次性通过。

    他带着村委会干部联系浙江一家食用菌种植公司,签订了种苗和销售协议;联系四川轻化工大学,完成了前期的设计规划;联系省林科院派员前来技术指导;联系林业主管部门,解决了用材指标;跑棚户区改造工地,拉来钢筋、铝管等拆迁废料…… “一期40亩食用菌大棚,预计需要资金80万元,现在区上项目资金10万元、镇上项目资金20万元、企业赞助10万元、村集体筹资10万元均已到位,欠缺的可以边发展边建设。”

    村民对食用菌基地的建设更是热情高涨,“流转的土地,我们前两年不要租金。”关山村一组组长靳永华和其他的党员每天都坚持在工地,“我们都是义务劳动哦!”在他们的影响下,在家的村民也纷纷赶到工地帮忙,而住在宝轮镇的老党员罗德雄更将自己的老屋基地和菜园地全部无偿捐出。

    “先建的大棚也不能闲着,先种点平菇。明年开始全部种植香菇。”看着沿山而建的18个大棚即将竣工,王剑信心很足,“保守点说,40亩大棚,按每袋2元的纯利润,明年村集体经济至少可增收40万元,全村人均分红就可以超过1000元!自己培养村民技术员,自行分离菌种,利润可以达到每袋3.5元,村集体收入更高!”

    “现在正在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的‘初心’就是:明年离开关山村的时候,能给村里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长效项目,村民靠这个项目也可以持续致富!”目前,王剑又有了新的计划,一期大棚产生效益的时候,就接着建设二期40亩食用菌大棚,将关山村建成全区一个大型的食用菌基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