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广元:奋进十年 乡村振兴的利州答卷

www.scol.com.cn  (2018-05-16 08:07:27)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向朝伦  

工业园区

交通

新村美景

通了自来水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让广元市利州区数千房屋被毁,道路通讯中断,人们遭受史无前例的流离之痛……直接经济损失241亿元,灾情位列全国重灾县区第13位。

    天灾无情,新生之路无疆。从抢险救灾到“三年重建两年完成”的重建样本,再到 “全面建设综合实力一流的现代化市辖区”的振兴蓝图,十年发展振兴,55万利州人用“利州力量”跑出“利州速度”,精彩演绎了从满目疮痍、一片废墟到家园和美、城乡共融的蝶变:如今,65个幸福美丽新村点缀山间;280个重大项目落地生根;便捷交通让半小时“经济圈”“ 文化圈”不再是神话;“森林氧吧”“花花世界”“康养故乡”等吸睛生态圈渐成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利州更是迈入发展快车道,城乡面貌大变样,基础设施大提升,各项产业大发展,社会建设大跨越,浴火重生的利州不仅脱胎换骨,更以强健的步伐迈向脱贫奔康的康庄大道。

    一份承诺,美丽家园悄然崛起

    错落有致的川北民居,绿意葱茏的微田园,泉水叮咚作响的麻柳古道……走进利州区白朝乡月坝村,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这里树多,人好,夜晚能听山歌,抬头就能看见又大又圆的月亮。”行走在白墙青瓦红雕檐的农家小院间,利州区白朝乡月坝村村支书吴光成向笔者娓娓道来。

    “地震重建后,村里八成劳力都外出打工,是精准扶贫好政策让大家下决心留在村里发展。现在改建后的农家院子有标配卫生间、空调、原木镂空门窗与家具,客人喜欢的不得了。”吴光成乐呵呵地说,本着“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理念,在中国城镇化促进会的整体规划设计下,月坝村还原农村本色,坚持旧房不拆,通过改建,修缮,做老街、老宅的风貌提升改造,使农家小院“独可成景成业,合则更兴更盛”。目前,村子已从十年前的3000多亩沼泽地变身为“康养旅游特色小镇”,一百余户中已有60余户吃上了乡村旅游饭。

    月坝新村的变迁仅是利州区重建美丽家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兑现2017年率先脱贫摘帽的承诺,利州区在“重建起跳”的基础上聚力“发展领跑”,全力以赴精准施策,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紧紧围绕高标准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整合投入资金23.4亿元,相继发起春季攻势、夏季会战、秋季决战和百日攻坚,累计减贫17860人,退出55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13%,高质量通过省、市考核验收和第三方评估。

    目前,利州区通乡路、通村路硬化率均达100%,通组路硬化率达90%以上,入户路硬化率达85%以上;贫困村宽带网络通达率达100%;全面解决了123个村4.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642户农村危旧房改造、1384户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落实了低保兜底“两线合一”、教育、医疗等扶贫政策;建成100个脱贫示范园、9820个户办小庭园,全面提升9个万亩产业园;大力推进“百企进百村”,62家民营企业、6个基层商会与贫困村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9232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5个村被评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1个村被评为省级就业扶贫示范村。

    一场改革,“美丽经济”遍地开花

    小桥流水人家,山歌悠扬伴落霞。站在白朝乡月坝村农户何平的“近月楼”上眺望,月坝新村宛如一幅长轴水墨画。

    “月近山水自灵秀,人得闲在好抒怀。”取意于此,何平将住房改造成了名叫“近月楼”的乡村民宿,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现在,他的房子年终有分红不说,妻子在 “近月楼”务工,每月还有2000元工资收入,加起来,不出远门,年收入10万元不成问题。“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乡村美景也能变成财富!”何平掏心窝子地说。

    在走访中,笔者发现和何平一样觉得不可思议的还有更多利州人。龙潭乡建设村七组脱贫户杨登在家门口的郁金香公园务工,加上5亩流转土地的租金,轻轻松松年收入一万多元;金鼓村胡晓全发展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等为一体的生态农庄,年收入过百万元;赤化镇张公村李文富流转土地与合作社按“三七分成”模式发展核桃产业,年收入七八万元……发展“美丽经济”只是利州区在物质重建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重振、生态重塑的一个剪影。

    近年来,利州区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一场城乡融合发展的改革劲风激荡在各个领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制定出台专项改革方案58个、改革事项141项,实施国家、省、市级改革试点11项,被列为“全国100个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县(区)”之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七权同确”盘活资产,159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挂牌;深入实施工业强区、生态富区战略,一系列绿色项目落地生根,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列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广元民族森林康养示范基地、龙潭山地农业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通过验收,主城区被评为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突破,被确定为“全省农发县”“全省木本油料重点县”“中国椴木香菇之乡”,累计建优质核桃基地27万亩、油橄榄3.5万亩,培育国家、省、市、县(区)级龙头企业40家,各级示范农民合作组织55家,示范家庭农场32个,带动农户3.7万户,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面达到70%,认证“三品一标”45个。

    一个目标,幸福生活人人共享

    每天早晚沿着穿城而过的嘉陵江步游道长廊散步两圈,感受习习江风,闻闻两岸的花草香,听听茂密的巴茅荡里小虫低吟,看晨雾落霞与江天一色,这是利州区嘉陵街道从农村定居到城市的安玉顺大爷雷打不动的习惯。

    安大爷回忆道,十年之前,那一带曾是荒芜的河滩,杂草丛生,无人问津。自从2014年临江休闲长廊建起,成片巴茅与鲜花引得人一拨拨来,一群群去,闲聊,慢逛,像极了农村的“赶场”。

    一座城市,既有高楼大厦的繁华又不乏“诗与远方”的脉脉温情,这背后是利州区坚持共建共享,不断保障改善民生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利州区锁定“全面建设综合实力一流的现代化市辖区”目标,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累计投入资金17.2亿元,全面完成81项民生工程和37件民生大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2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开工改造城镇棚户区881套、竣工400套。建成保障性房屋3000余套,竣工交房28.6万余平方米,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60余万元。完成2.9万名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全额资助城乡低保、五保、优抚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参合。雪峰芸香创建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赤化泥窝创建为全国首批农村幸福社区示范单位。被评为全省唯一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县(区)。

    十年历程如此短暂,英雄人民挺起脊梁。十年历程如此漫长,奋进道路勇往直前。回首十年,更显来时的艰难,这是一段信念铸成的历程,更是一道自强精神的标识。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不忘初心,方得始终。55万利州儿女将须臾不忘初心,时刻牢记使命,继续扎实努力,按照党的十九大擘画的蓝图,凝聚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利州力量”,书写新时代新的“利州答卷”!郭桂花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