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航 脱贫奔康一路畅
——广元市“实打实”推进法治扶贫扫描
利州区工农镇大塘村,百年老树下原本杂草丛生的废弃校园,变成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剑阁县北庙乡明兴村,建成覆盖全村的法治教育长廊4公里,301户村民每户都有一个法律明白人……
法若春风梳万物,德如化雨润千家
当又一个夏天即将到来,广元市围绕法治意识和法治习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三条主线”,“实打实”推进的法治扶贫成效日益显现。
目前,全市2735个村(社区)配齐了法律顾问。其中,739个贫困村免费法律顾问、“法治微信群”实现全覆盖,已退出贫困村的403个村全部建成了法治文化设施“五个一”体系……
法治文化“进村”提升群众幸福感
“节目太好了,很多小品演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事情。特别是《不能争当贫困户》,很有教育意义。”“原本以为法律都是书上的条条款款,没想到还能通过文艺节目的形式演出来。”……现在,一说起法治文化“进村”,朝天区群众便会展开热议。
这,得益于2018年朝天区聚焦聚力脱贫摘帽头号工程,以法治文化为引领,在全区214个村开展的50场次“七进村社”活动。
“这是我得的第一个奖,乡亲们评出来的,太珍贵了……”说起被评为“遵纪守法户”的感受,朝天镇军师村村民何文永激动不已地说道。
其实,“七进村社”活动只是广元“法治文艺下乡”的一个缩影。2011年以来,广元市每年围绕一个主题,集中编排一台高质量的法治文艺节目,在全市开展巡回演出。目前,全市培育法治文艺专业团体37个,业余团队300余个,创作法治文艺节目近1000个,深入基层演出3000余场次。
“法治文艺节目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效用独特,在培育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市司法局局长岳大文表示,近年来,通过从组织、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坚持市县(区)联动、上下一体,全市形成了政府投入引导、社会力量赞助、群众自愿参与的活动保障机制,实现了从“送法治文艺”向“点法治星火”转变。
法律服务“入户”提升群众获得感
“酒后出事,同席者该当何责?”“我儿子打工受伤了,应该怎样维权啊?”……在明兴村,除了随处可见的“法治元素”,每家户主都加入了“法律顾问在你身边”微信群。
律师罗和钊是明兴村的法律顾问,也是微信群里的法律专家,负责发布与村民们息息相关的法律信息,解答村民提出的各种法律问题。
“微信群确实好,今年春节期间,我坐在家里就解答了13件法律问题。”罗和钊说,要是到村上服务,光路上就要花费半天时间。
针对贫困村法律服务面临的路程远、人员少、出庭多等困难,广元市于2017年全面推行“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创新运用“1234”服务模式(每个微信群明确有1名管理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2类专业人员负责法律问题解答,村、乡镇、县区司法行政部门3级人员负责后方保障,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4项服务),通过2681个“法治微信群”适时给群众开展“指尖上的公共法律服务”。
去年底,旺苍县福庆乡新农村村民周朝玉等173名农民工的22万元工资被拖欠。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周朝玉在微信群里咨询了法律顾问,“律师第一时间为我作相关解答,县司法局说可以提供法律援助……最终通过司法调解方式为我们讨回了血汗钱。”
基层治理“到人”提升群众满意度
推进基层治理,群众是主体。
广元市坚持以改革推进法治、以法治保障改革,在22个村启动乡村治理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了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其中,朝天区宣河镇竹坝村开展了“积分制”管理。通过对村民思想道德、遵纪守法、孝老爱亲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并将积分情况与贷款授信额度、家庭成员参军、升学、入党等方面“挂钩”,进一步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去年,家里的房屋要改造,我去信用社贷款,但只能贷1万元。后来村上给我出具了四星级家庭证明,贷了5万元!”竹坝村村民牟天如是说。
此外,广元市还通过家风家训传文明,培育乡贤助小康。
在苍溪县,以“乡愁”为纽带,做实乡情文章,吸引本地籍企业家返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其中,黄猫乡商会企业家捐资700余万元修建村组道,投资数千万元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该商会被表彰为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王开立 蔡万军 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