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企业专合社作后盾 生猪赊来养

http://www.scol.com.cn  (2016-06-17 08:25:38)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向朝伦  

焦海洋 绘

6月16日,广元剑阁县木马镇松林村1组,贫困户张国金起了个大早,把空猪舍打扫一遍后,匆忙赶往县城。“扩建新舍的材料还没买全,我再到城里看看去。”

最近一周,张国金一直很急。去年镇上引入翠云生猪合作社,牵线铁骑力士集团,与农民合作养猪,利用过去建好的猪舍,张国金一分钱没花,从企业那里赊养了100头仔猪,短短半年,净赚2.7万元。尝到甜头,他决定今年继续养下去,“按照公司要求,今年要继续赊养,数量必须在200头以上,现在的猪舍太小了。听说仔猪已经供不应求了,必须抓紧扩建。”

在剑阁,通过合作社搭桥,向企业“赊养”生猪的养殖户已覆盖到全县24个乡镇的120多户,其中像张国金一样的精准扶贫户30户,存栏超过3000头。

□本报记者 程文雯

生猪“赊养”

生猪“赊养”是合作社牵线,由企业提供仔猪、饲料、疫苗、技术,贫困户出圈舍和劳力,双方优势互补、共享成果。这其中,一个“赊”字不仅让贫困户缺少资金和技术的难题得以解决,也让企业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降低了场地等养殖成本,实现双方共赢。

标准化养殖,贫困户收益有保障

走到半路,张国金先拐进了邻近的魁林村,那里有全镇最大的生猪养殖场,去年镇上首尝赊养“螃蟹”的李延年正推着饲料车,给一群小白猪“添饭”。张国金打算向他取取经。

记者现场看到,李延年家300多平方米的圈舍分成了10个小圈栏,每个圈栏里住着20只生猪,每个圈栏上方还挂着一台电风扇,“因为夏季温度要保持在23摄氏度左右,所以风扇不能省。”李延年说,“此外圈底要有25摄氏度到30摄氏度的倾斜,方便猪尿排出;多挂几张粘虫板,免得苍蝇太多……”张国金听着连连点头。按照协议,企业免费给养殖户提供猪仔、饲料、疫苗和管理技术,生猪6个月出栏,由企业统一收购,保底价每公斤16元。“盖好猪舍,这就相当于无本生意,但条件是圈舍、喂养得按人家的标准来。公司技术员隔个三五天就会下来监督指导一次。”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今年3月,张国金100头出栏的生猪全部符合正品标准,卖到了16.5元一公斤。

剑阁地处山区,目前有贫困村163个,贫困户20824户、61012人,贫困发生率达10.45%。今年计划脱贫33村、5744户、16760人。在剑阁县扶贫移民局局长郑东方看来,对既无资金底子,又无技术经验的贫困户来说,这种被当地老百姓称作“干田起水”“无本起利”的方式极其适用,只要有适当劳力,即使身有小病或残疾,在家也能致富。

合作社搭桥,破资金难题

贫困户拿不出钱建猪圈怎么办?

刚卖掉400头赊养生猪拿到10万多元的剑阁县汉阳镇陡嘴村2组贫困户徐述林,是这样建起猪圈的:去年4月,徐述林加入翠云生猪合作社赊养生猪时,灾后重建的1万元贷款没还清,实在拿不出钱来修猪舍。得知情况后,合作社出面,以三户联保的形式,帮他从银行获得了18万元贷款。徐述林的底气来自于合作社的担保。“我们与农行、信用社等银行合作,获得了1000万元的授信,对缺少启动资金的贫困户,以合作社做担保,社员联户联保形式发放贷款,帮助他们获得启动资金。”翠云合作社理事长徐光友说。贷款前,合作社还主动帮他还清了1万元贷款,“感觉背后有靠山,放心!”徐述林感慨道。

为保证生猪养殖质量,避免养殖户私自出售生猪,企业还要求赊养一头猪需缴纳300元保证金。合作社也与企业协调,允许贫困户每头猪先交150元,生猪出栏后再按批次补足。“交上去的钱放着不动,如果与公司解除赊养合同,就全部退回来。”

去年5月,获得贷款后的徐述林一口气盖起了能养400头生猪的标准化猪舍。12月,400头生猪入栏,短短半年就换来10多万元的收入。

截至目前,剑阁全县赊养生猪的总修圈面积已达45000平方米,年出栏生猪100000余头。“铁骑力士集团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经形成了从育种、繁育、养殖、加工到销售一体化的猪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强。贫困户赊养不愁资金,更不愁行情和销售,养殖风险也大大降低。”徐光友告诉记者,从去年4月和这家公司合作以来,出栏的商品猪已为生猪养殖户创值2000余万元。“这几天把猪舍打扫干净,再赊养400头,6个月以后,不仅能还清贷款,还能余下几万块。”尽管贷款尚未全部还清,徐述林却对未来充满信心。

记者手记

“赊养”也是一种办法

近年来,发展产业已成为各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共同选择,但具体实施中,不少贫困户却对上千甚至超过万元的投入望而却步。一想到贷款终归要还,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以至于束手束脚。采访中,敢一口气贷款18万的徐述林让记者感触颇深,这说明其实贫困户不是不愿富,而是不敢贷。

而“赊养”之所以能够被广大贫困户接受,就在于“赊”虽然也要还,但对贫困户来说却是轻装上阵,企业和合作社在技术、销路等方面提供充分的保障,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

产业扶贫中,如何让贫困户都像徐述林一样有底气、敢拼搏,剑阁生猪“赊养”值得借鉴。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