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浅谈中小学校园的暴力现象

http://www.scol.com.cn  (2017-03-25 09:55:09)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向朝伦  

浅谈中小学校园的暴力现象

四川广元中学2014级28班 夏鑫艺

校园暴力多数发生在中小学校,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有时社会势力参与学生之中,学生以暴力威逼的方式进行对学生受害者勒索、敲诈、欺侮,甚至身体攻击等不良行为,受害学生会长期受到欺凌,就构成了心理问题,健康影响,甚至影响人格发展。这样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状况必然会受到不良影响。

校园的暴力特点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在上学、放学的途中经常受到威胁、暴力,于是受害学生对上学、放学就产生了恐惧感,厌学情绪,导致受害学生故意旷课、逃学等现象。

二、受害学生上课不安心,无精打采,学习下降等情况。

三、勒索、敲诈的数额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受害者就有可能寻找借口向父母索要,次数多了,就偷窃。家里失去机会就会向亲人和身边的人下手。

四、一旦受害学生的社会、家族力量参与进来,就有可能诱发新的违法行为和难以控制的局面。

五、由于学生长期受到欺压,不敢说话,就更加滋长了“霸王学生”的气焰,导致受害学生无法正常上课和生活。

校园暴力的根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暴力行为的学生主要表现在学习差,调皮,社会恶习多;被侵害的学生几乎都是性格弱,父母没在身边或者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其行为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学生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学生所处的社会地位影响。中小学生从年龄上来讲,是未成年人,对自己的认识还很模糊。在法律方面又构不成量刑的对象,他们还没有经济自给能力,经济上不能独立自主,生活上还要依赖父母。从心理上讲,正处于叛逆时期,由于社会的复杂性非中小学生一时所能理解。加之缺少与父母和亲人,老师和同学的沟通,学习又差,就产生烦恼、苦闷等情绪,陷入一种心理混乱。如理想和现实,欲求与道德规范,希望独立自主和不得不依赖父母,自我估价和别人对自己估价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和内心冲突一旦得不到缓解,往往会激发成对社会现实的逃避或攻击。加之不能在正当的活动和兴趣爱好中得到消解,就常常通过越轨行为和其他恶习行为中释放出来。

二、社会环境负面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刊杂志,广告影视以及某些媒体经常片面宣扬富有和奢华,而忽视了对艰苦创业和乐善好施的正能量的应有宣传。使得部分学生受到市场经济的误导,成为拜金主义,片面地崇拜财富和权势,与学生的经济地位根本不相称,这就是为什么校园暴力大都是出于经济目的原因。

当受害学生遇到欺负和暴力时,应对的方法:首先要沉着冷静,尽可能拖延时间,再寻找机会向同学和路人求助;其次就是将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要去激怒对方;再就是上学和放学时尽可能结伴而行;最后就是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事情就及时找老师解决,或者回家告诉父母。 (感悟文章)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