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乐虹辰 雍金萍)九月的阳光如同没有边界的瀑布,向着密林深山倾泻而下。跨过白龙江,爬上一段坡,一所乡村小学映入眼帘。
推开大门,“好习惯创造幸福人生”的校训鲜艳夺目。操场上,一位手持课本的女教师匆匆走过,她就是刚刚获评的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王艳。
在第40个教师节,走进广元市利州区三堆镇小学,让我们一起探寻“全国模范教师”王艳背后的故事。
初心不改 坚守山乡31载
1993年7月,广元市利州区教育局来了一位文静的小姑娘。刚毕业的王艳拿着留城任教推荐表,做出了让人意外的选择:“我想回自己家乡去教书!”
这位出身贫困家庭,好不容易走出大山却又返回山里的小姑娘——王艳,成了三堆镇井田村小的一名教师。
作为一名初入职场的乡村教师应该怎样教好孩子们?如何取得孩子的信任,为他们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王艳有自己的方法:为上好语文课,她先自己给自己讲一遍;教不熟悉的美术课,她就拿着教材反复比划;印试卷怎么刻蜡板,她跟在老教师背后模仿练习……在井田小学执教的19年间,她先后任教过一至六年级的多门课程。“那时候年轻,通宵达旦地加班干活也不觉得累,反而乐在其中。”王艳说,看着孩子们充满信任的目光和微笑,自己好像有使不完的劲。
“教师厚重,学生才会厚重;教师富足,学生才会富足。”王艳说,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她白天教书,夜晚伏案苦读,终于,在2005年通过自考,顺利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成为村里第一个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
支教三年 爱洒彝乡满满情
“旁边是奔腾的金沙江,汽车行驶的道路像栈道一样,头顶的高山直插苍穹,万丈悬崖让人不寒而栗……”讲述当年支教情形,王艳历历在目。
2018年6月,作为援彝支教的老师,王艳被安排在凉山州美姑县城关小学。因为教学条件艰苦,这里的老师来了又去。“住宿潮湿阴冷,停电停水是常事,晚上还有老鼠造访。”但对王艳来说语言交流的困难,才是横在她和学生之间的大山。
洗手、擦脸是她给学生上的第一课,沟通交流是学生给她上的第一课。语言的差异致使她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上很吃力,逃学、旷课、辍学打架等行为更是给控辍保学工作加大难度……
王艳曾一度不被看好,但很快,事情发生转机。国学诵读比赛那天,凭着一首《少年中国说》,王艳和同学们的彝汉双语朗诵,赢得了全校师生的阵阵掌声,大家在台下激动地欢呼:“王老师,你太棒、太厉害了!”
2019年,是王艳教书生涯最难忘的一年,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每天上下班都要走上千级台阶。“髋关节严重积液,股骨头有坏死前兆,右腿痛到无法正常行走。”王艳说,想到学生们还有一个月就要参加毕业考试,她还是选择留在大凉山。
从艰难交流到谈心谈话,从走访村民、家访学生到在各处做理论讲解、课堂展示……援彝支教的三年,王艳从没放弃,更没后悔,因为那份执着和坚守,她先后被评为“优秀支教教师”“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矢志不渝 甘当乡村教育“守望人”
2021年,扶贫支教工作结束后,王艳谢绝了组织给予的优待,毅然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三堆。
王艳说:“三堆小学教学条件有限,我边教书育人,边努力引领农村家长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希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改善乡村教育现状。”
同年9月开学,王艳的班上转来了一位“问题学生”林林(化名),因受原生家庭影响,他性格暴躁、情绪不稳定,有很强的攻击性。王艳得知他的情况后,便常常把他带在身边读书练字、谈心闲聊、分享美食。渐渐地,林林开始热心班务、帮助同学,甚至主动学习……
三尺讲台是她挥洒人生的舞台。在三堆小学执教的这些年,王艳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特长多,还多次代表学校参加上级文体活动并获得优异成绩。
“每一个学生都很重要,都是一颗星星,我愿意成为擦亮星星的人。”王艳说,她绝不会因任何原因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在她的笔记本上有这样一段话:“年少时曾有很多梦想,而今满脑子都是我的那些学生,每天萦绕在心头的都是如何去丰厚他们的知识,唤醒他们的灵魂,修正他们的行为……虽然即将站到退休的大门边上,但我从不知什么叫做职业倦怠,反而越来越热爱我的工作,敬畏我的职业。”(利州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