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白鹤乡:易地搬迁解民忧,托起山区小康梦

http://www.scol.com.cn  (2016-11-07 08:00:31)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向朝伦  

四川在线消息(陈萍)白鹤乡距苍溪县城19km,幅员6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0余亩,辖22个村(居),全乡人口18000人,现有重点贫困村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708户2211人。由于特定的地理形势,该乡许多贫困户居住地山高地陡、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信息闭塞,导致群众生产生活不易、资源禀赋匮乏,脱贫解困难度大。为破除贫困群众发展瓶颈,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该乡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创新“三个三”工作法,引导贫困户集中迁建,整合资源,优化环境,移风易俗,整体脱贫,取得了良好成效。

坚持“三原则”,科学迁建合理新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建房意愿。为了让群众由“要我搬”变为“我要搬”,该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的原则,对何处搬、何时搬、钱往何处用、土地怎么管等重大事项,都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坚持适度集中,科学规划迁建。今年初,该乡在摸底排查、听取意见、实地查勘的前提下,明确了10余处适宜群众集中建房的地点,后引入第三方设计单位和评估机构,对规划选址、环境承载、功能设计等进行综合评定,最终明确了上游、白马、新店、柏荫、白鹤等村5个搬迁点,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2.5万元的政策支持,引导34户贫困户集中建房。坚持适度规模,节约资源投入生产。在对贫困户致贫原因的分析中,该乡发现除了因学、因病、因灾等致贫因素外,还有相当大比例的贫困户因房致贫。很多群众将房子视作面子,片面追求面积大、楼层高,有了钱不发展经济,反而全部投入甚至借贷资金去修建房屋,让很多原本不是贫困户的成了贫困户。为遏止因房致贫现象,该乡倡导群众建房时要在保障基本生产生活需要的前提下,量力而行,按照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户均不超过125平米的标准建设,安全舒适、简单适用即可,利用剩余资金投入生产。

强化“三保障”,解民难题助民发展。易地搬迁不能简单的“一搬了之”,重点在于彻底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一是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未动,政府先行”,为加快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推动,保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在11月份前顺利完成,让34户群众在年前住上新房,工作启动伊始,该乡就筹集资金,抢先行动,率先解决了搬迁点饮水、用电、用气、闭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问题,既为群众建房提供了方便,也加快推动了工作进度。二是保障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帮助搬迁群众协调解决土地问题,搬迁群众可就近享受学校、医院、市场等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也可在现住地或回到原居住地发展种养植(殖)业。同时,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快搬迁地教育、文化、娱乐、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在聚居点配备了“农家书屋”、卫生室、健身广场等服务设施,让“小康白鹤、城市生活”逐渐变为现实。三是保障增收致富渠道。要实现全面脱贫奔康,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就必须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的。绝不能通过搬迁增加贫困户负担,更不能因为搬迁形成新的贫困户。为确保搬迁后贫困户增收致富,该乡通过积极培育后续产业发展,为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强保障:通过招商引资在上游村建立扶贫示范工作--青花椒产业园,当地群众可以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参与园区建设,实现利润分红,也可以通过出租土地取的土地租金收入,有劳动力的还能进入园中务工实现务工收入;投入资金打造了新店子2A级旅游景区、柏荫张爷庙等旅游景点,实现“农旅相融”,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农业和服务业实现增收;通过免费发放猕猴桃、罗汉果等树苗,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学习,提供种养殖技术指导等方式,鼓励贫困户通过发展“庭院经济”、“五小产业”、外出务工等方式实现脱贫解困、增收致富。

实施“三结合”,助力扶贫助推脱贫。一是与同步搬迁相结合。该乡认为“乔迁新居”并不仅仅适用于贫困户,对于不宜居住的同一片区人口都应采取“应搬尽搬”,以防止出现新的“吊庄户”,形成新的贫困人口,且无法进行还耕还牧和土地整理利用。所以,在操作过程中,该乡充分动员“落单”群众,实行每户3.5万元的政策补贴,同时运用土地增减挂政策、贴息贷款等手段,累计帮助17户群众同步搬迁。二是与整村治理相结合。为实现整村脱贫,加快建设小康白鹤,该乡在实践中总结出“三个一批”住房改造办法,即“易地搬迁一批”、“危旧房改造一批”和“环境治理一批”。今年,该乡除异地搬迁34户以外,还改造C、D级危房76户,实施环境治理63户,对5个村落实了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了人居环境,实现了“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促进搬迁贫困户生产生活方式彻底转变。三是与移风易俗相结合。脱贫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增加,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更是脱贫的重要目的和检验标准。该乡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建组织、立规矩,将推动移风易俗这项“软任务”变成“硬约束”,使村规民约这个“小宪法”成为了群众行为的“硬杠杠”。同时,通过在各村(居)评选百姓好人等形式,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让乡风民风真正美了起来。

截至目前,该乡34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已全部完成房屋主体建设,5户已实现入住,预计11月底将全部完工,12月底前将全部入住;上游青花椒,白鹤土鸡,新店子、柏荫农旅相融带,罗汉果、猕猴桃等产业已初显成效;危房改造、生态补偿、教育助学、医疗保障等一系列精准扶贫措施已全面铺开。据初步估算,今年预脱贫的4个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可增加3000元以上。该乡通过创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法,真正实现了贫困群众住新房、看新景、发展新产业、焕发新面貌的目的,为整村脱贫、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