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高戈)柏垭乡位于剑阁县东南部,距县城51公里,由于全乡地处大剑山深处,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相对恶劣,至2015年底,全乡仍有两个村384户1098人口处于贫困生活线以下。扶贫攻坚,成了压在干部心头的一块巨石!
根据县委县政府脱贫目标和任务要求,至2016年底,柏垭乡两个村预脱贫71户210人。其中,全乡需易地搬迁助其脱贫的有57户175人。而地处全乡最偏远的程山村,全村48户130人都是建卡贫困户,2016年需易地搬迁35户102人。
截止今年10月,全乡已建立5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其中贫困村4个,非贫困村1个。全乡57户易地搬迁户实现入住4户,主体完工23户,30户完工60%以上,有望11月底全面完工,12月底实现全部入住。
真抓实干 创新扶贫工作思路
柏垭乡是剑阁县下辖的一个边远乡,人口虽然不多,但地域面积不小。乡村干部天天跟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群众心里想些啥他们全知道。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他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1234”工作法成了他们致胜的法定。
“一个目标”为了脱贫攻坚。新一届乡党委把脱贫攻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所有工作围绕帮困脱贫这一工作总目标展开,所有力量向总目标汇聚,并将这一目标任务写入党代会报告,思路清晰,任务明确,目标一致;
“两项任务”为了贫困村摘帽和贫困人口脱贫。这是总目标下的两项具体工作任务。每一项任务再各细化为10个指标,使每个任务具体、可量化、可操作,让贫困村和贫困户明白脱贫预期,形成帮扶共识和合力;
“三个重点”为了民居建设、产业发展、基础建设。通过实地调研,针对全乡贫困村和贫困户致贫原因综合分析,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提出工作重点,分清工作主次,避免平均用力;
“四大措施”即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宣传发动。党政“一把手”带头进村入户,与贫困群众见面,反复讲政策、反复做工作,发动群众齐努力,形成“我要脱贫”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坚持分线作战压实责任。乡党委按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最大限度发挥乡村干部优势,适时制定脱贫攻坚清单,落实责任和时间节点到人,重点突破,分线作战,协同攻坚;三是坚持作战日志和一天一会。创新并建立乡脱贫攻坚指挥部和程山村脱贫攻坚指挥部日志,由专人记录每天工作主要内容,并附工作图片;坚持一天一会,总结当天工作,安排第二天日程。会议不拘形式,不限时间地点,必须天天例会,一步一个脚印,一项工作一颗卯钉地向前推进;四是坚持法规底线科学建房。邀请北京中地大工程勘察设计院实地进行地质灾害评估,确保无地质灾害隐患;组织村建、国土、干部和群众代表座谈,做到既合民情风俗、又合群众意愿;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指导思想,实行就近搬迁,方便搬迁人口生产生活;同时实行一户一档,按图施工,严把建房面积和建房质量关,使易地搬迁工作得到顺利推进。
不脱贫不回家,与群众同端土“饭碗”
柏垭乡程山村村委会座落在山腰上的柏林坡上,白色墙面十分醒目。从 6月份起,村委会办起了扶贫伙食团。驻村帮扶干部在村上生火做饭,与群众同样端着土“饭碗”。群众说:“乡干部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心跟我们贴的更紧了!”
为了打赢扶贫攻坚这一硬仗,乡党委书记熊丽蓉驻村亲抓程山村脱贫工作。她说:“扶贫是一项宏伟的工程,我们是从与群众端同样的饭碗开始破题的!”
就在距村委会不远的地方,干部们守着4个易地搬迁建设工地,同建筑工人一起搬砖、搅拌水泥,场面热火朝天。据村书记讲,这四个建设工地共计安置易地搬迁户35户102人,有24户80人将实现同步搬迁;离村委会最近的安置点安置11户35人,另有8户24人于8月份启动建设,预计10月底入住。
贫困户程勇生,家有3口人,依靠帮扶政策修建的75平米的住房即将封顶。他高兴地说:“我家没有主事的人,这些干部就是我家里的人,里里外外都招呼得转!”
程勇生说的这个编外的“家人”,不是别人,指的是57岁的乡干部黄全民。每天天一亮,黄全民就跑到工地上转,哪家缺人手,他就帮忙张罗人。建筑民工张述银到了工地干了4天的活儿,还不知道哪个是他修房的主人。他说:“只要有活儿干,有钱挣就行了!”
乡党委书记熊丽蓉解释说:“群众和施工方对她们的信任来自全乡干部的以身作则,真心扶贫。只有干部心态调整到了位,群众才会与干部同心同德一处使劲!”
“是啊,我们的熊书记真像我们的亲姐妹呀!”一位村民感激地说:“为了我们早日脱贫,熊书记和我们风里来,雨里去。上个月,熊书记的母亲因病去世,临终前,熊书记都没能赶回家看看老人家最后一眼啊!”
探索发展路径 让群众早日致富
柏垭乡程山村,是全乡精准扶贫村,要求必须在2016年甩掉穷帽。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扶贫帮扶工作,成了乡村班干部全年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在柏垭乡,为了扶贫摘帽,乡里的“三套账”几乎家喻户晓。一是干部们的压力传导账,通过每天把上级给乡或村的指示建立台账,又把每笔台账上的工作任务开成任务条,把压力分配给每一个人。乡里把压力传导账汇集成册,本子上详细记录着任务时间、责任干部名字和任务完成图片;二是贫困户的建房面积账。乡长周荣旭介绍说:“农户建房一律实行先批后建,建房实行一把尺子‘三次核定法’,保证地脚量线、地梁量圈、盖房浇板等建房面积不走样”;三是产业增收账,“只要算得过,有钱赚就给群众引荐!”程山村支部书记郭安全说。村里建起的肉牛养殖场,首期建圈3000平方米,计划年出栏肉牛100头,牛犊50头,年收入预计达125万元。
采用“公司+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全村实行“股权量化”和“入股分红”等利益联动机制,年终按7:2:1的比例分红;村集体保底分红每年不低于1.17万元,贫困户人均保底分红每年不低于179.2元。这样保证了只赚不赔,大伙都有了积极性。
该乡引入了肉牛养殖和“脆红李”种植作为长远发展产业,再配套山羊、土鸡养殖作为短期发展产业,我们相信,柏垭乡 “两长两短”产业链一旦形成规模,全乡群众的好日子一定过的更加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