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改革盘活资产 跑出脱贫“加速度”

http://www.scol.com.cn  (2016-12-26 09:26:28)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向朝伦  

改革盘活资产 跑出脱贫“加速度”

——农村产权改革助力脱贫奔康的利州经验

编者按

脱贫攻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不断探索创新。作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区核心区域的利州区,立足自身现实基础创新扶贫工作理念,紧紧抓住“农村产权改革”这个关键,积极探索“产权扶贫”新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肯定,并于2016年11月《扶贫信息》专题刊发利州农村产权扶贫经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予以高度关注,要求全省推广。

10月9日,工农镇小岩村村委会人头攒动,个个脸上喜笑颜开,小岩村“店子上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首次召开股权收益分配大会。村民变“股民”,领取合作社1至9月的集体经济收益分红。首次领到420元红利的贫困户赵金元激动不已,“集体资产股权改革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增加了不少收入,让我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小岩村是利州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村之一。试点一小步,改革一大步。近年来,利州区抓住“农村产权改革”这个关键,积极探索“产权扶贫”新模式,初步实现农村产权从确认到变现的重要跨越,全面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有效释放发展潜力,增加了贫困户的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截至目前,全区贫困人口由2015年的12385人减少到7814人,贫困发生率从6.8%下降到4.39%。

产权确认 明晰产权定民心

“有了这个土地证本本,不管哪个老板来种,承包权都是我们家的,不怕地丢了。”提到自家流转的几亩地又领租金了,赤化镇泥窝社区村民罗万平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担心没确权的土地流转给村外的业主以后,万一时间长了就成别人的了,现在确权后就放心了。

罗万平只是4万余领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农户之一。2012年以来,利州区相继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使用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含农村房屋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和集体资产所有权“七权”确权颁证,严格保护农户财产权。

通过确权颁证,农村各类产权有了“身份证”,贫困户拥有的土地、山林等资源财富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得到固化,构建了有利于恢复资源“造血”功能,实现资源价值,促进贫困户收入增加的极为重要的产权制度基础。

同时,利州区依托建立的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整合农业、林业、国土、住建等部门要素平台,搭建了涵盖区、乡(镇)、村(社区)三级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完善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健全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数据库,已经初步具备线上和线下交易功能,助推实现产权市场价值。

2015年以来,利州区贫困户累计登记、发布农村各类产权交易信息600余条,签订意向性交易协议200余份,累计实现农村土地流转6.67万亩(含非耕地),有效增加了贫困户家庭财产性收入。

产权赋能 盘活产权促增收

从最初养牛4头到年出栏350头,从保本销售到年盈利60余万元。在龙潭乡金鼓村,胡晓全是村里有名的“牛人”。短短几年时间,他将荒林变成牧场,在他的带动下,全乡80多户贫困户逐步走上了脱贫路。

曹平基是金鼓村贫困户,从去年开始,他在胡晓全肉牛养殖厂务工,并将自家的5亩山地垦荒出来种上牧草,一年下来家庭收入翻了好几番。

利州区积极引导贫困户带着资产入股龙头企业,创新“龙头企业+贫困户”扶贫新模式,重点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建基地,对口联系3-5户贫困户,为贫困户免费发放种苗、全程提供技术指导、保底价收购产品,优先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以此为依托盘活存量资产,增加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

当前,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98家、家庭农场16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15家,种养殖专业大户1200户,产业发展减贫3000余人。

同时,该区先行试点对贫困户实行“股权量化、分股入户”的产权改革模式,探索由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统领涉农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农业产业,让贫困户在同等条件下获得更多股息和分红收入模式。

利州区还相继开展农村集体林权、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和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特色农产品保险等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全区46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信用评级,已对符合条件3643户贫困户给予了授信,授信金额达1.13亿元,向312户贫困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1125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家庭种养殖业、家庭简单加工、家庭旅游及购置小型农机具的资金难题。

多管齐下全面聚力奔小康

“多亏党和国家政策好,年底脱贫应该没问题。”12月20日,提到脱贫,三堆镇龙池村二组贫困户康徐昌信心十足。康徐昌被评为农村低保与扶贫“两线合一”贫困户,除每月享受政策补助外,还有4000多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分红。

今年起,利州区将全区低保政策兜底一批的建卡贫困户分为重点保障户496户1156人和一般保障户1493户3061人两类,新增资金570余万元向重点保障户按照每人每月370元标准发放,向一般保障户低保对象按照扶贫标准的差额发放,全面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

为了让贫困户发展驶上“快车道”,利州区制定了不低于年度涉农资金的30%和不低于年度财政收入增长总额的30%直接投向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财政扶贫政策,每年整合涉农打捆资金不低于5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贫困村改善吃水、行路、用电、土地整理等基础设施条件。去年,全区“三农”财政直接投入近2亿元,较2013年翻了一番,农村公路通达率和通畅率率先实现了两个100%。

壮大集体经济是抵御贫困的长久之策。为此,2015年起,利州区财政为每个贫困村注入10-20万元集体经济扶持“种子”资金,全面消灭“空壳村”。对因国家项目投入使土地地力条件提高而导致流转土地租金增值的,探索从增值收益中提取20%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增加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率先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区委、区政府向全区人民的庄严承诺。”利州区委书记刘襄渝表示,全区上下正按照精准脱贫的战略要求,进一步深化产权改革,凝心聚力,整合力量,内外联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到2017年实现在全省乃至整个秦巴山区率先摘除贫困县“帽子”的发展目标。

(记者 盛伍 郭桂花)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