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利州区“90后”退伍军人杨帆返乡创业记

2021-01-19 15:35:3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向朝伦

脱下戎装守望家乡 带领村民致富奔康

——广元市利州区“90后”退伍军人杨帆返乡创业记

四川在线广元消息(李霞) “按照当下有机香菇、木耳的市场价格,去年产量有13吨,除去成本、人工费,收入超过了100万元。”1月15日,走进位于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的徐家村,杨帆家庭农场的农场主杨帆扳着手指给记者算起了收入账,话语间难掩内心的喜悦。

这位当过战士、做过话务员、从事过安检工作的“90后”帅气小伙, 4年前为何毅然放弃大城市优越稳定的工作,义无反顾回到家乡谋发展?

毅然返乡当农民 扎根深山种菌菇

18岁那年,由于家庭变故,家里仅剩爷爷和杨帆相依为命,来不及消沉伤心,他便带着爷爷的嘱托走出大山,踏进了河南许都某部队杨根思连。

退伍后,杨帆曾在九寨沟机场、成都移动公司打拼了6年,工作稳定有保障,乡亲们十分羡慕。“别人看到的都是你在大都市闯荡的精彩,但静下来总觉得不踏实,这个时候就特别想爷爷。”从此,杨帆便在心里编织着返乡的理由。

2017年春节,杨帆回家陪爷爷过年。无意间吃到隔壁种植大户家的香菇时,连声叫好,这种味道在大城市里吃不到。

再看眼前的村庄,已与从前大不一样。去年回家时泥泞小路已变成平整开阔的水泥路,山上大片荒林只能当柴火烧,路修通了、原材料也有了,“我要在家种菌子和木耳!”灵机一动,杨帆便把想法告诉了爷爷,扔下一句“你还想搞其他啥子不?”爷爷便扬长而去。

但爷爷知道,杨帆心意已决,便只好从最初的极力反对转变成默默支持。就这样,怀揣着这几年积攒的5万元存款,流转了100余亩土地,开办起了杨帆家庭农场种植椴木香菇和木耳,从此,杨帆一头扎进了故乡的泥土,便再也拔不出来。

艰苦创业遭挫败 初心不改迎丰收

当理想扎根现实土壤,艰难往往超出想象。先是没有村民愿意到杨帆的农场务工,实在没辙的杨帆将自己仅有的存款换成了一沓沓零钱,承诺给村民日结工钱。从开工第一天仅有的6人,到现在在家庭农场季节性务工的135人,杨帆用诚心打动了村民。

农场刚步入正轨,又遭遇了几千个菌棒感染坏死的难题,见心急如焚的杨帆整宿睡不着,爷爷拿出养老钱交到了杨帆手里,拽紧爷爷给的钱,杨帆哽咽着对爷爷说道“我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重整心情,杨帆便前往青川学习经验技术,最终将菌棒感染的势头遏制住。

解决技术难题后,杨帆没日没夜操劳,越干越有劲,白天干不完,经常趁着月色在菌菇大棚里转悠着。付出终有回报,尝遍了创业的各种酸甜苦辣,2017年7月,杨帆的家庭农场终于迎来转机和希望。农场的第一茬椴木木耳喜获2400斤的大丰收,按照当时的市场价,仅凭木耳就得到了近10万的收入,数着用心酸和汗水换来的票子,杨帆喜不自胜。

如今,杨帆家庭农场的食用菌种植技术逐渐成熟,木耳、香菇也通过了农产品有机认证,通过网络平台和亲友推广,受到全国各地线上线下客户的青睐,“生长周期长,自然晒干,我们的香菇肉质肥厚,香浓味美,口感特别好!”杨帆说,他的香菇和木耳根本不愁销路,这个季节更是供不应求。

致富不忘众乡邻 带领村民奔小康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在尝到创业成功的甜头后,杨帆积极带动周边村民参与到食用菌种植的行列中来,不仅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还免费传授种植技术。

“以前在家务农没啥收入,现在跟着年轻娃学了香菇种植技术,在家门口就把钱挣到手了!”自从在杨帆家庭农场的带领下发展香菇、木耳种植技术以来,白朝乡新房村4组村民杨礼先的日子变美了,杨帆免费为其提供菌种和技术指导,目前已发展椴木木耳2万余段,香菇5000余椴,产值在10余万元,加上夫妻俩常年在杨帆家庭农场的务工收入,家庭年收入达到了15万元。

像杨礼先一样,经过杨帆带动发展椴木香菇、木耳的村民种植户共有20余户,其中,种植大户就有5户。

同时,杨帆的家庭农场坚持使用村里闲散劳动力,每年务工支出40万左右,长期用工15人,季节性用工135人,带动周边贫困户35户、非贫困户28户共130人就近务工增收。今年,除了种植香菇和木耳,杨帆家庭农场还种植了75亩羊肚菌,不出意外,今年年收入将达到200万元。

记者手记

从操枪弄炮的战士,到大城市光鲜亮丽的“白领”,再到田间地头找希望的“新农人”,第一次见到的杨帆,从着装到肤色,都已返璞归真。他说,他是农民的儿子,于他而言,“新农人”的称号最踏实、最实在。但从他坚定的眼神、生活的经历,无不透露出杨根思连的“三不相信”精神镌刻在他心间,曾经的军旅生涯在他身上留下了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印记。我想,他是“新农人”中的战士,乡村振兴中的青年“排头兵”, 为乡村振兴贡献着新鲜血液和力量,以新担当、新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焕发出新生机、新气象。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