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援鄂 5岁儿子成驻村第一书记"小尾巴"

2020-03-23 11:26:1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向朝伦

“妈妈归来时,我就变成了男子汉”

——“小尾巴”刘夏随父驻村的生活

刘源给“小尾巴”拍照,他十分配合地比出摇滚手势

四川在线广元消息(李霞)3月20日,是刘源等待妻子陈利玲从武汉归来的第28天,也是带着“小尾巴”驻村的第3周。

“感觉今年的花期似乎延长了。”站在魏子村的半山腰,瞅着漫山金黄的油菜花,刘源说。

“油菜花是不是跟我们一样,也在等妈妈回来看它啊?”“小尾巴”歪着脑袋问。“是呀!”刘源望着远方,轻轻地摸了摸“小尾巴”有些皴红的脸蛋。

“小尾巴”跟着养殖户的孩子在鸡棚里帮忙捡鸡蛋

刘源,是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的骨科医生,去年6月担任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魏子村的第一书记,而“小尾巴”则是他5岁的儿子刘夏。

自2月21日同为医生的妻子陈利玲随广元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出征武汉后,由于家中年迈的老人无法照顾孩子,刘源只好将刘夏领进了村里。

从此, 这一大一小、一前一后的两个身影,便成了魏子村里一道最常见的风景线,“小尾巴”也成了村民们对刘夏亲切而独特的称呼。

作为第一书记,丈夫刘源带着“小尾巴”奋战基层防疫和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医生,妻子陈利玲在武汉前线忙着救治病人。他们一防一治,虽身处不同的“战场”,却有着一样的坚守。

当抗击疫情应急响应由一级降为二级后,为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刘源开始忙着村里的复耕复产、贫困户的产业发展等工作。

刘源在了解贫困户产业,“小尾巴”跟在一旁

自驻村以来,大到谋划全村产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小到为搞养殖的村民购买鸡苗、猪苗,刘源从不喊苦喊累,他说,村民事无小事。

刘源说,比起在手术室里做手术,基层工作复杂得多,但看着村里产业发展越来越旺,贫困户的收入越来越高,他觉得一切都值得。

每天早上8点,刘源便来到办公室整理扶贫资料,为一天的入户走访做准备,身边的“小尾巴”俨然像是爸爸的小秘书,帮忙提口袋、装水杯等待着出发。

看着每天跟在身后撒欢的“小尾巴”,刘源感到十分欣慰。记得刚上山时,“小尾巴” 还总因睡觉前找不到妈妈而哭闹不止,这总让他束手无策。这次是 “小尾巴”离开妈妈时间最长的一次。

自陈利玲去武汉后,与家人视频通话的时间并不多,她曾和刘源说,不要主动给她打电话,她接不到,她有空就给他们打。而这样的“空”多半是她吃饭的间隙。而15天前陈利玲就进入了重症病房工作,这让刘源和“小尾巴”想跟陈利玲视频变得难上加难。

值得期待的是,广元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将在3月21日回到成都集中休整隔离14天,两周后,刘源一家三口将在广元团聚。

刚开始,“小尾巴”总是缠着刘源问:“妈妈为什么还不回来?”后来“小尾巴”似乎明白了,武汉有很多病人需要妈妈的救治。渐渐地,他问的次数减少了,哭闹得也少了。他慢慢适应了山上的生活,也适应了妈妈不在身边的日子。

当刘源到贫困户张永武家中查看圈舍消毒、土地平整的进度时,“小尾巴”便在一旁逗兔子、数蜜蜂;到养殖户何昌文家指导产业时,“小尾巴”便拖着篮子跟着户主的孩子到鸡棚里帮忙捡鸡蛋;刘源在办公室里忙工作时,“小尾巴”则安安静静地在一旁玩耍。

只有刘源忙完手中的工作,才有时间辅导孩子做些作业。劳累一天的刘源说自己腰很酸,“小尾巴”便立刻伸出小拳头给爸爸捶背。

“爸爸,你看我可以拿这么多东西!”傍晚时分,在返回驻地的蜿蜒山路上,背上挎着俩水杯,双手抱着爸爸白天完成的扶贫资料,“小尾巴”激动地说道。

“儿子,你比爸爸厉害哦!”刘源边逗儿子边说。

“爸爸,我希望等妈妈回来了,我就变成男子汉了!”“好,一定会的!”你一言我一语,父子俩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山间的暮色中。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