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啃下“六稳”“六保”之首就业工作的硬骨头,发挥好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来料加工就业扶贫车间的积极作用首当其冲。剑阁县“制定三张清单、拓展来料产品、精细管理模式”3方面下硬功,全力保障扶贫车间高效运作,千方百计创新就业模式助力脱贫增收。
制定三张清单。(1)“挂联清单”,制定剑阁县乡镇、人社部门挂联来料加工就业扶贫车间情况表挂联清单,明确10个来料加工就业扶贫车间挂联单位、挂联领导、责任人、联络员,落实挂联领导、责任人各20名、联络员10名。(2)“任务清单”,制定详细车间运作方案,建立扶贫车间来料月需台账,精准统计月加工量,层层分解任务。建立车间运作会商制度,及时会商解决、梳理问题,截至目前,会商10余次,梳理上报问题10余个,解决落实7个。(3)“职责清单”, 落实主体职责和行业管理责任,实行挂联单位、挂联领导调研制,定期深入就业扶贫车间了解运行情况,共深入下寺、姚家等地调研8次,为车间高效运作提供保障。
拓展来料产品。(1)“因人分类加工”,从事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弱的务工人员,按照“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操作模式,精心选定纽扣、蝴蝶结、玩具钥匙等简单便于操作的手工加工来料投入车间。集中培训一批有机械操作基础人员,利用浙江莲都免费提供10台平车,加工零钱包、婴儿枕等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加工,逐步实现“体能”向“技能”转变。(2)“丰富产品种类”,在原来纽扣、蝴蝶结等单一的原料加工品上,拓展首饰、冰箱帖等10余钟产品,并将民间手工产品刺绣虎头帽、三国文化钥匙扣等“剑阁造”来料融入车间,充实车间订单,丰富来料渠道和产品多元化。(3)“确保来料供应”,摒弃零散的来料供应方式,集中精确统计产品用量,因需分批供应加工品。下寺为列:麻柳扶贫车间吸纳18名务工人员,每人每天需要10余斤纽扣,1个月需要1800余斤,每斤1.8元/斤,增收 3000余元。全县10个扶贫车间共吸纳17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14人),1个月需要纽扣4万余斤,玩具钥匙3余万个,可实现人均每月增收400元。
精细管理模式。(1)“规范车间日常管理”,,建立“莲-剑”东西部协作来料加工就业扶贫车间联盟,统筹协调车间建设、来料引进、产品输出,对车间统一运行管理,对来料进行统一考察、分发,回收成品。(2)“固定车间管理人员”,每个车间开发1名村级公益性岗位实现专人管理,管理人员优先考虑被吸纳的贫困劳动力,降低车间管理成本,实现“务工+管理”双赢。(3)“灵活车间加工时间”,车间采取“集中+分散”和“主要时间+闲散时间”相结合的运行模式,部分分散成品又管理人员统计回收至车间,做到疫情防控、农业生产、手工增收三不误。依托扶贫车间运作管理模式,试点探索开发村级劳务合作社,创新就业模式保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