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昭化:法律援助找回迷失的亲情

2020-08-07 14:45:2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向朝伦

四川在线广元消息(青凉 谭超)“生活,是一团麻,总有解不开的小疙瘩呀!”这句歌词是广元市昭化区元坝镇某村贫困户何某这几年心情的真实写照。近日,在昭化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这一场历时近3年的家庭纠纷,以达成和解并“双撤诉”的方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9年9月,何某收到法院传票,原来是何某的父亲何某父起诉何某、何某前妻、何某儿子、何某母亲四人(立案后,何父又申请将其妻子和孙子变更为第三人)告上法庭,要求确认何某某和前妻签订的《离婚协议》中对房屋处分的约定无效,依法确认案涉房屋系其与四被告共同共有。原来,2014年6月,何某与其前妻签订了离婚协议,约定夫妻共同修建的房屋归何某所有,何某对其前妻进行相应的经济补偿。2017年12月,何某的房屋因项目建设划入拆迁范围,面对拆迁补偿款分配问题,这一家人从此争论不休,这个家就再没安宁过。何某父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一见到何某就各种语言挑衅,在何某父的支持下,前妻和儿子也打闹到家,让何某生活无法安宁、心力交瘁。何某曾多次找到村社调解,由于双方积怨太深和分歧较大,每次都不欢而散,剪不断理还乱的家事纠纷致使何某整天无心干事。

何某收到法院传票后,一时不知所措,想起赶场天听到司法所工作人员宣传说需要法律帮助,可以找法律援助,何某便来到了广元市昭化区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按照昭化区贫困户免于经济审查的原则,法援中心工作人员审核了何某提供与案件相关的资料,认为何某申请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案件受理条件,当即受理并指派了律师承办此案。

承办律师了解了相关情况后,找邻居、村社收集证据,到拆迁办了解政策,调取房屋修建的相关审批信息,不遗漏任何可能胜诉的证据调查,庭审中也据理力争。经法院审理,判决该房屋归五人共同所有。判决书下达后,何某一想到父亲的执拗和蛮横,心结难解,想增加父亲维权难度,解心头恨,于是委托承办律师继续代理该案上诉。

提起上诉后,承办律师认为,无论案件最终如何判决,都不能真正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只有唤醒亲情,解开心结,促成双方和解,才能案结事了。于是承办律师制定了“四步走”和解计划,分别接触当事人,了解双方都有和解意愿;进行耐心引导,反复沟通,取得双方的信任;用法律专业知识解答双方争议焦点,使双方内心认同;搭建沟通平台,打开心结,促成和解。

承办律师从何某关心的法律问题着手,分析案件趋势,讲解法律规定和家庭传统美德,用法理与情感触动何某。何某逐渐意识到毕竟是自己的父亲,官司输赢都将加深父子间的怨恨。见何某态度有所转变,承办人抓住时机,组织何某和父母、前妻、儿子聚在一起,让5位亲人互换角色思考问题,要求一家人从好好说话开始做起。看着日益苍老的父亲,何某想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诚恳地给父亲道歉,父亲也认识到了是自己态度蛮横才把事情复杂化,双方都愿意依据法律规定共同共有,很快达成了分配协议,并互相承诺以后要好好相处。随后,何某撤回上诉,何某父亲经其他当事人同意也撤回了起诉。至此,一团乱麻终于被理清,迷失的亲情在法律援助的过程中也得以找回。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法律援助没有畏难退缩,直面纠纷。在引导群众维权的过程中,不是简单依靠法律规定,避开纷争单纯通过司法程序,给当事人一个生硬的裁判结果,而是用法、用心、用情把彻底化解矛盾贯穿办案始终。通过释法说理,不断引导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律解决问题,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当事人赢的明白输的服气,再用丰富的实践经验搭建沟通平台,巧用沟通技巧,打开心结,握手言和,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