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这位全国劳模的"高光"褪得快

2020-11-30 10:42:0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向朝伦

四川在线广元消息(李霞)11月29日清晨,从北京领奖归来的王钦,刚回来就被来自青川县的种植产业学习团“拽”走了。

就在几天前,这位来自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魏子村的“土专家”,还庄重地坐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全国劳动模范”表彰、聆听习总书记“话”劳模。

想到整天在泥巴坑里摸爬打滚的自己,能跟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劳模同享殊荣,王钦在他人生中最耀眼的“高光时刻”,眼圈霎时一红,眼泪竟不听使唤地从他黝黑的脸颊吧嗒了下来。

“兄弟你太‘凶’了,今天我专门带着大伙儿过来找你‘取经’。”“来,跟我走!”来不及多说,欠下太多“账”的王钦,已来不及回家“换装”、看妻儿、见乡亲,便直奔食用菌产业园。

拾起桑黄菌棒、托起石斛盆栽,王钦领着身后这群慕名前来向他“取经”的学习团侃侃而谈,虽然时不时被电话铃声给打断,但大家听得却十分出神。最终,一个多小时的“传经送宝”还是被接二连三的电话催促声按下了“暂停键”。

“好,我马上下来。”掐断电话,来不及送客,王钦又颠簸着皮卡车下山拉种土豆用的石灰。

回到产业基地时,已是下午2两点过,王钦这才想起还没“填肚皮”,便掏出进京前妻子范桂玲塞进包里的饼干和八宝粥,这早已成为关键时刻为他续命的“法宝”。

扒拉了几口,嘴角一抹,吧嗒着根烟,正准备起身卸石灰,便被前来务工的村民喊住了。

“小王,你又拿零食当‘晌午’,莫把胃吃伤了哇。”瞅见躺在地上的饼干袋和罐罐,村民李成兰眼里掠过一丝怜悯,便将兜里揣的一块火烧馍递给了王钦。

“小王你回来了哇,真是好洋盘哦。”村民欧才德也搁下锄头,双手竖起了大拇指。“确实能干,我们村里的人都觉得脸上有光了。”李成兰又接过了话茬。

“你给我们讲一盘去北京领奖的故事呗!”大家都十分激动,你一言我一语地嚷着要听王钦进京领奖的“龙门阵”。

“算是长见识了,人家胸前挂的勋章我十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还个个都是造飞机、搞科研的。”看着村民期待的眼神,王钦便跟大伙儿聊了起来,他说,瞧见别的劳模胸前缀满金灿灿的勋章时,他觉得自己一点儿都不稀奇。

“别人还在睡瞌睡,你就在地里转悠,我们都看在眼里的,这份荣誉是你自己换来的。”“你有你的能耐,干哪行咱都是光荣的劳动人民!”大家七嘴八舌都把王钦“扎起”。欢声笑语中大家便甩开膀子、挥着锄头忙碌了起来。

的确,这份荣誉是王钦辛劳人生最有力的印证。从最开始的香菇、木耳,到后来的灵芝、石斛、羊肚菌,再到现在的桑黄,王钦科学规划、刻苦钻研,跌倒了再爬起来,一步一个脚印突破技术难关,硬是把自己的性格磨练得像石头一样的坚毅,把一座穷苦的荒山变成了年总产值达9400万元的“金山”,更是带动当地200余农户户年均增收达到2万元以上,人均增收4260元。

如今,大学刚毕业的女儿王颖也回来帮衬着,王钦的心里有了更强的信心和动力。“拿的奖越重,身上的担子就越重,未来还得继续加油好好干!”王钦自言自语道。

山里的暮色来得早,待村民散去,王钦又点燃一根烟,他的思绪随着烟圈飘向了那场远去的梦。耳边似乎又回荡起习总书记那亲切的殷殷嘱托:同志们!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缓过神,扔下烟头,王钦起身钻进了大棚。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