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丨保护利用大蜀道文化怎么干(上)

2022-11-24 10:20:3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袁茹莉

四川在线消息(乐虹辰)首届大蜀道文化论坛日前在广元青川举行,来自考古学界、历史学界、文化学界、书法学界、艺术学界的10多位知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蜀道相关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理论,在学术界引进强烈反响。

大蜀道文化论坛现场 高志农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如何结合学习二十大报告精神,借鉴运用专家观点、理论,保护利用好大蜀道历史文化?近日,广元召开全市文博工作座谈会,文物文博文史工作者及相关人士济济一堂,聚焦保护利用大蜀道文化怎么干提建议添举措。大蜀道文化保护利用工作即将迎来新的春天。

守好祖宗留下的财富,人是关键因素

广元是蜀道文化的核心走廊,遗产遗存遗址众多,历史文化品类丰富,如何保护并利用好这些资源?人是关键因素。

“文物机构队伍依然薄弱,‘小马拉大车’现象突出。”昭化区文旅体局四级调研员蒲化平表示,以昭化区为例,目前全区文保工作人员仅4人,无文物保护修复、可移动文物鉴定、工程建设考古等专业人才,与保护管理任务有些不匹配。

资源多,文保人员相对薄弱,尤其专业人员欠缺,这是行业普遍现象。为此,广元不懈怠,现聘部分有情怀有责任心的文物守护员,把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守护好。

中子铺细石器陈列馆 朝天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供图

“进一步重视文物安全,是我们文博工作者的底线。”朝天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副局长唐淑英表示,朝天区将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补齐人才短板,加强对文物管理人员、业余文保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文物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将文保宣传浸润到百姓心中,努力做到人人都是文保员,推动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档升级。

针对文保专业人员不足的现状,昭化区创新机制,建立了“三位一体”的文保体系,通过与文保单位所在地乡镇签订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聘请当地居民参与文物保护单位的看护,积极与公安、工商、消防联动协作等方式,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区、乡、村三级分工负责、文化公安等多部门联动、重点文物专人看管的“三位一体”文物保护体系。

讲好蜀道故事,先“沉下来”再“走出去”

在大蜀道文化论坛期间,省社科院杰出研究员谭继和先生在接受川观新闻专访时表示,保护好资源,还要讲好故事。

如何讲好蜀道故事?首先要“沉下来”,即立足学术,做好研究解读。剑阁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局近年来作了大量探索,完成觉苑寺壁画数字化采集,编辑《剑门传奇》等丛书,使大蜀道成为教育、研究、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

千佛崖博物馆研究室工作人员舒灵扬表示,学术研究是文物工作的重要内容,下一步将谋划开展千佛崖北朝洞窟考古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千佛崖摩崖造像北朝洞窟基本情况,加快构建广元地区石窟寺研究保护体系,并尝试探索适合中小石窟考古调查项目工作模式。

千佛崖 广元市文物局供图

讲好蜀道故事,不但要在本地讲,让蜀道文化深入人心,而且要勇于“走出去”,讲给更多的人听。

如何“走出去”?各地都在摸索。蒲化平说,就昭化区而言,要加快建设昭化历史博物馆,精心策展布展,提升文物展陈展览水平。

广元市文博工作座谈会 高志农摄

还要想法让蜀道文创产品走出去。支持鼓励文博单位、文旅公司等研发文创产品,依托本地特色精品文物,衍生创意产品,形成独特文化IP,延长产业链,让公众把“文物”带回家。

此外,还要借力电视、动漫、手机APP等媒介,借鉴《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跨界纪实类节目年轻化、现代化的表达方式,创办一批优质文博类节目,让专家学者走到台前,通过与观众的互动,创新表达,讲述文物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解读历史文明的基因密码。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