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杨鸿波 徐坤琳)7月2日,据苍溪县委宣传部获悉,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的“地理标志保护能力提升培训班”上,广元市苍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四川省唯一县级代表,携“苍溪红心猕猴桃”地理标志保护实践经验进京交流。同时,苍溪县承办的“某公司侵犯证明商标专用权案”入选全国10件“地理标志、特殊标志、官方标志行政保护典型案例”,成为四川唯一上榜案例,标志着苍溪地理标志保护工作获国家层面高度认可。
全链条保护,筑牢产业发展防线
在经验交流环节,苍溪县市场监管局以《“苍溪红心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工作实践与思考》为题,深度展示“生产源头-品牌管理-市场监管”三位一体监管体系。该体系以《苍溪县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保护机制(试行)》为基石,打造从标准化生产到市场维权的闭环管理模式。
通过制定《苍溪红心猕猴桃标准综合体》地方标准,实现95%标准化生产覆盖率;猕猴桃协会作为商标权人,构建母子商标体系,推行“六统一”管理模式;联合公安、农业等部门建立网格化巡查机制,形成“线索挖掘-专业取证-专家研判-灵活维权”的高效处置流程,为产业发展构筑起坚实的护城河。
跨区域打假,树立执法新标杆
此次入选全国典型的侵权案件,堪称县域执法的典范。某公司低价收购外地猕猴桃,冒用“苍溪红心猕猴桃”商标包装销售,涉案金额3.2万元。办案机关运用高速绿通监控追踪运输轨迹、电网数据摸排隐藏冷库、电商平台销售数据分析等创新手段锁定证据,并联合公安机关跨省溯源。最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作出3万元行政处罚。
该案件创新打造“货运轨迹追踪+仓储数据核查+产地时间比对”的证据链闭环模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作为“跨区域联动打假”典型推广,成为广元市首个入选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案例的标志性成果。
“地理标志+”融合,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除了强化执法保护,苍溪县积极探索“地理标志+”融合发展路径,构建“政府+协会+企业+农户”四方联动机制。数据显示,近三年,该地理标志使用企业销售额年均增长23%,带动8.6万农户人均增收4200元。相关经验被收录进《全国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集》。
目前,苍溪县已拥有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苍溪红心猕猴桃”品牌价值达80.99亿元,连续五年跻身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百强。
专家点评指出,苍溪县凭借县级力量,实现地理标志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其“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的工作格局,为全国基层知识产权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从秦巴山区野果到百亿产业集群,苍溪红心猕猴桃的品牌蜕变,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事业的西部典范。此次进京交流,不仅展示了县域治理能力现代化成果,更以“苍溪实践”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知识产权赋能,提供了示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