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维”立体工作法育高质量民族人才

2021-11-17 10:58:3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袁茹莉

四川在线消息(高志农 杜沅荫 陈刚)国之大计,教育为本。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方针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针对学校民族学生实际,实施“引、立、润、护”的“四维”立体工作方法,坚定民族学生理想信念,涵养民族学生道德品质,促进民族学生升学就业,为国家和民族地方发展培育出一批高质量人才。

信念引航 育有志之才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坚定民族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其成长成才的力量之源。巩固思政课主阵地,筑牢思想根基。引入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形式创新课堂教学,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四史”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主题丰富教学内容,组织民族学生到工厂社区、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校外实践,打造校园网络“微思政”常态化开展思政课理论教育,确保“五个认同”“四个自信”入耳入脑入心;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激励自我成长。围绕思想素质养成、政治觉悟提升、志愿公益服务、创新创业培养、技能特长锻炼五大模块设置第二课堂课程,严格学分考核机制,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提升综合素质、升华思想认识;选树典型,激发朋辈效应。遴选一批民族学生先进典型,培养一批民族学生干部,组织一批民族学生参加青马班培训,通过多种媒体专题宣传报道,引导广大学生在朋辈榜样事迹中,吸收成长力量。

技能立身 育有用之才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铸就民族学生过硬的专业本领是其成长成才的主要途径。因材施教,破解学习难题。针对民族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对部分课程推行分层教学。在民族地区组建中高职衔接班,选派优质师资,开设中高职衔接课程。建立朋辈结对辅导、师生结对帮扶机制,以优带弱、共促成长;以需定培,锻造过硬技能。顺应新技术革命需求,推动学校专业改革,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培养高端技术人才。顺应企业发展需要,采用学徒制、订单班、定向培训、顶岗训练等培养方式,选聘企业工程师、技术专家、创业典型等兼任教师,为服务地方及民族地区培养能工巧匠;搭台赋能,实现高效就业。构建“学校—二级学院—班级”三级就业指导体系,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打造技能竞赛周、创新创业俱乐部、创业孵化园、创新实验班和工作室等平台,赋能民族学生成长,实现高效职业对接。

文化润心 育有德之才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浸润民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其成长成才的坚固基石。在传承传统文化中涵养传统美德。举办国学经典晨读、中华吟诵比赛、书法比赛、经典故事分享活动等,涵养民族学生的传统美德;在传播红色文化中滋养革命道德。依托广元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四方面军在广元”主题走访、“抗战老兵口述史”调研、“红色家风”建设、“建党100周年”微视频拍摄等活动,滋养民族学生的革命道德;在各族文化交流中汲取道德成果。成立中华民族交流协会,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建立常态化交流工作制度,开展彝藏羌新年、民族艺术文化节等活动,使各族学生在交流互鉴中汲取优秀道德成果,坚定文化自信。

温暖护行 育有爱之才

胸怀大爱,亦能爱人。根植民族学生赤诚的爱人之心是其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政策倾斜促感恩奋进。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各级各类“奖勤助贷补”政策,给予民族学生倾斜照顾,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学生知党恩、感党恩、报党恩;用情关怀促人格塑造。重视塑造民族学生的健全人格,定期开展民族学生心理健康调研与筛查,弄清心理特征,建立个性化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多形式心理咨询,严格“三预”机制,帮助民族学生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养成乐观包容良好心态;培育情结助家乡建设。引导毕业生树立到基层、去农村、回家乡的择业观,主动为有志学生提供政策扶持和就业指导,持续不断为民族地区输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编辑推荐